火狐全站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> 新闻资讯

河北春耕春管:科技赋能助力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

  春回大地,天气逐渐转暖,河北的田野里正上演着忙碌的一幕。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,河北省在进入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阶段时,更是将春玉米的播种工作从南向北陆续展开。在这广袤的农田中,种植大户们正迎接着一年一度的丰收季。

  河北连续12年粮食总产量超过700亿斤,稳健的粮食生产不仅保证了农民的收入,也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今年,河北省更看重在粮食生产中的科技应用和绿色发展。面对日渐增长的粮食需求,当地积极探索农业的精细化管理,以提升种植效益,努力实现粮食产量的新突破。

  在南和区的大郝村,种粮大户韩坤杰的2000亩麦田成为了农技专家的重点关照对象。他们正在通过先进的土壤检验测试仪器,分析小麦的生长情况。韩坤杰说:“每到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,农技专家总会前来指导,这让我们更有信心。”如今,越变越绿的小麦苗,是对这种精准服务的最好回馈。

  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,河北已经组建了8支农业技术小分队,深入各村田间,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农业管理指导,包括土壤墒情分析、农作物施肥、病虫害防治等。他们针对天气变化、土壤情况等因素,及时作出调整管理方案,助力粮食单产的提升。

  随着春耕的进行,水利保障工作也在不断推进。国网馆陶县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,为保障农田用电,提前制定了供电方案,做好各类常用备件的储备。这一系列的细致准备,确保了农民在忙碌的春灌时段的安全和顺利。

  如今,河北的3300万亩冬小麦正茁壮成长,苗情于往年相比显得更为喜人。与此同时,许多地方也在积极推动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,邯郸市鸡泽县的种粮大户陈盟就是这里面的代表。在他200亩的麦田中,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手机实时监测土壤含水率,确保小麦得到精确的水分供应。这种新科技的运用,使得生产效率大幅度的提高,陈盟计算出,通过这一个系统,最近一次浇地就节约了10立方米的水。

  河北的农田水利建设同样非常关注,随着河湖水系的整治和农田水利的优化,慢慢的变多农田开始使用“活水”灌溉。干旱少雨的春季,通过调度长江水与黄河水,种植户们获得了更佳的灌溉条件,既提高了作物的生长质量,也有效补充了地下水资源。

  在种植大户师素敏的麦田里,农忙季节里新装的太阳能杀虫灯正悄然启动。这些灯具利用昆虫的趋光性,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,并提升了农作物的品质。和传统的农药相比,这种生物防治措施的推行,更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。

  河北的农业全面向绿色方向转型,种植户们也在不断适应新技术,如在玉米种子包衣处理上,他们已开始使用一些杀虫药剂进行二次包衣,这大幅度的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,提升了粮食的质量。

  随着春耕的全方面推进,河北的农田像是被注入了新的活力,任何一个人都在为丰收而努力。无论是农技专家的精准指导,还是种植户对新技术的大胆尝试,都是这场春耕盛宴的关键推动力。未来,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,河北的粮田将迎来更加丰厚的收成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  • 手机扫一扫
   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

  • 手机扫一扫
    关注我们抖音号